春 ~ 一個童僧拿著石頭,壓著河邊的一條魚的尾部,又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一隻青蛙和一條蛇。結果老僧也用同樣的方式懲罰童僧,讓他身上綁著一塊石頭,直到他尋回並釋放被他虐待的小動物們,否則他所犯下的罪孽將綑綁著他一世…。

夏 ~ 當年的童僧已長大,感到深居簡出的日子頗為苦悶。突然間,一名少女病癒後來到寺廟療養。少僧開始忍受不住異性相吸所帶來的誘惑和溫暖…。

秋 ~ 一個三十歲的青年悲傷失意地逃到寺廟之中,原來他正是多年前離開的少僧,在老僧的照顧之下,他才娓娓道出他回到寺廟的原因--他因目睹深愛的女人投向別人的懷抱,憤而失手殺人…。當老僧正要讓青年刻經文以洗淨心靈之時,兩名刑警出現在寺廟的另一頭…。

冬 ~ 經過牢獄洗禮的中年男子,再度回到此地卻已人事全非。他整理著殘破的寺廟時,一名蒙面婦女突然探訪寺廟,並留下了一個男嬰。像是輪迴註定般,男子與小男嬰在寺廟裡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就如同當初老僧扶養自己一樣…。



——轉載自奇摩電影。







這部片不太合常理
所以用常理來推論的話
你可能會看的一頭霧水
要我來說的話
它比較像是哲理片或是宗教片



電影中充滿了濃厚的佛教思想
「輪迴」以及「貪嗔癡苦」的觀念



從春天剛開始的時候
藉著小和尚的調皮
來展現出他所要背負的責任
永遠都無法忘懷的景象



逐漸到夏
進入了人生的貪慾、嗔慾
人因為有貪心、渴求
所以就會逐漸變得不滿足
對於老和尚的建言
沒有人聽得進去



秋季
蕭颯的景象迎來的是不好的消息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
小和尚用刀一筆筆刻畫下自己的慾念
逐漸的讓這些念頭自心中抹去



在小和尚離開之後
老和尚也因為完成了自己應盡的義務
而隨著火苗消逝了
他的離開
是完整、必然的結果
因為他已經超脫了這個世間
再也沒有牽掛



冬季
重新回到寺廟的小和尚
接下了老和尚的重擔
也漸漸明白生活的真諦
他用行動證明了
他終於將心頭上的石頭放下
再也不會迷惘於人世之間



他也如同老和尚一樣
教導著小和尚長大…
人世間是生生不息的
有死必有生
輪迴不停。







這部電影中
還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在於
除了寺廟的牆
廟裡是沒有牆的
只有門
小和尚跟老和尚進出都得經過門
但是
為什麼不直接從旁邊過去就好呢?
它的涵義我也不是很瞭解



另外
整部電影中
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對話
純粹使用意境來讓我們理解



小和尚跟老和尚居住的環境是幾乎沒有人煙的
處於湖泊中
孤零零的寺廟
跟四周包圍的群山
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

此外
小和尚離開的舉動
就像是從出世進到入世
嚐盡了人世間的辛酸甘苦之後
才得以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家有空的話請多幫我點旁邊的廣告噢!謝謝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un123450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